《范泉纪念集》,钦鸿、潘颂德编,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范泉编辑手记》,钦鸿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30.00元
《范泉文
艺论稿》,钦鸿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25.00元
《斯缘难忘》,钦鸿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15.80元
《范泉晚年书简》,钦鸿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30.60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与现代文学编辑家范泉先生多有交往。尤其是他调回上海以后,我们有机会较多地接触,因而逐渐熟悉起来。在长期的交往中,我了解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曾经作过的杰出贡献。
范泉在40年代主编的《文艺春秋》是当时上海,乃至整个国统区持续时间最长、基本上按月出版、囊括了当时国统区绝大多数重要作家、进步倾向十分鲜明的一个文艺刊物,曾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范泉由于胡风在“三十万言书”诬他为“南京暗探”而遭受了长达22年的贬谪和流放。“文革”后他从青海返回上海时,已年届70,但他仍以忘我的劳动热情投入到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繁重工作之中。最后,那一套30大卷、2000万字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再一次展示了范泉作为一个编辑大家的卓然不凡的风采和辉煌成就。我深知,范泉这样竭尽全力地拼命工作,是他那被无端压抑了太久的工作热情的强力释放,他想以此来补回被虚耗了数十年的损失,在有生之年尽量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他也确实利用这等待了几十年才得到的大好时机做出了许多骄人的成绩。除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以外,他主编的《文化老人话人生》、《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文史探索书系”(与柯灵合作)、《朱生豪“小言”集》等,都是填补学术空白或抢救文学史料的功德无量之作。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在晚年开出了人生的灿烂之花。
但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进一步大展身手之际,癌症残酷地剥夺了他的生命。其实,他还有许多宏大的写作计划,他想写一部以自己青海流放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想将自己在几十年编辑工作中与诸多文化名流交往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他也想整理自己历年来发表和出版的著作,等等。可是,他把自己晚年最旺盛的精力、最宝贵的时间全都倾注于国家文化事业的重大工程,以致属于自己的写作打算大多成了永久的遗憾。
作为在他晚年过往较多的忘年交,作为曾经受到他关爱和支持的晚辈,我深为他的遗憾感到惋惜,因而便想到应该为他做些什么。但他的某些计划只有他本人可以完成,别人无法越俎代庖,我可以做的,唯有资料整理而已。于是,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先后为他编了五本书:《范泉纪念集》、《范泉编辑手记》、《范泉文艺论稿》、《斯缘难忘》和《范泉晚年书简》。
《范泉纪念集》
范泉于2000年1月病逝后,朋友们都非常难过。大家觉得范泉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因而从当年9月开始,由潘颂德和我两人合作编辑了这本《范泉纪念集》。我们的约稿信寄出之后,马上产生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许多新老朋友踊跃来稿,抒写了自己与范泉的交往和友谊:或记述范泉的高风亮节、不朽业绩和对自己的无私帮助,或倾诉对于范泉的无限怀念之忱。尤其是一些年迈的作者,如臧克家、贾植芳、丁景唐等,都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得以完成的;碧野的双目已几乎失明,但他硬是“透过瞳孔微光草就”了纪念文章(见碧野2001年1月3日函);锡金身患严重的心脏病,仍不顾医嘱和家人的劝阻,天天趴在桌上艰难地写稿,虽然最后未能完成,但他对老友的这份情意,令人感动不已;周而复是范泉光华大学的老学长,两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以别具风格的题字寄托了对于谊交数十年的老友的深沉思念。还有台湾的陈映真,香港的王一桃,上海的罗洪、徐开垒、宋原放,北京的袁鹰、范用等各地众多的作者,以及范泉的妻儿、亲属和学生,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作者们从各自的角度记录了范泉的品格、精神、经历和业绩,描述了各人心目中的范泉。每一篇文字都是一首真情的歌、友谊的歌,摄人心魄,感人至深。
该书出版已经多年,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此,我和潘颂德在范泉遗孀吴峤的支持下又对它作了修订和补充,年内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
《范泉编辑手记》
作为一个著名的有杰出成就的编辑家,范泉的一生是与文学编辑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他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有目共睹的业绩,为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全面反映作为编辑大家的范泉一生的编辑业绩,以及贯穿于他整个编辑生涯的编辑精神、编辑风格和编辑艺术,我尽可能地收集并整理了他几十年编辑工作中所撰写的有关文字,编成了一本《范泉编辑手记》。
全书共分五辑。一是编辑自述,辑录范泉在主编报刊时的自述或感想文字,也有他晚年对自己编辑生涯所写的回忆录。二是编辑附语,包括编辑设想、编者的话、编后记、编者按、启事、代邮等。三是广告信息,包括为有关书籍所写的宣传文字以及关于作家近况、文坛动态、出版消息等。四是日记书信。这里辑录了范泉生前唯一留存的一本日记。它所记载的,正是他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十年生活。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那不辞劳累、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精神,他与众多文坛师友亲密的友谊,乃至他个人晚年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都在这里有简略而清晰的反映,诚是了解和研究这位著名文学编辑家的珍贵而重要的资料。书信方面,则选录了少数几封谈论编辑比较集中的信函。五是主要报刊丛书书籍目录。除了《学生生活》等少数几种无法找到以外,范泉主编(独立或合作主编)的报刊、丛书、书籍的目录一应俱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泉在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和《文化老人话人生》时,还各编了一份油印简报,为编纂大型丛书创造了一种集思广益、统一步调的有效方法。这两份简报的目录,也一并予以收录。
陈辽为这本书作了序,认为“这是国内第一部编辑名家的《编辑手记》,更具有开创性、拓荒性的价值。就其实用性而言,目前已经是编辑或有志于选择编辑做职业的年轻人,学好这部《编辑手记》,并身体力行,也就可以当好称职的编辑了”。它是“献给当代编辑们和后来人的一份厚礼”。
《范泉文艺论稿》
范泉以编辑家闻名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为了展示范泉在这一方面的成就,让文坛和广大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编了一本《范泉文艺论稿》。
范泉并非专业的理论工作者,他只是在倾力于进步的文学事业的工作中,结合自己的编辑、创作和翻译的业务,对一些问题作了一些理论思考和文学研究。然而,正是因为他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与进步文学运动紧密结合,而又身处于风雷激荡的大时代浪潮中,因而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不仅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有力的战斗性,也呈现出相当丰富而多彩的形态,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这里,固然不乏以笔作投枪、直刺敌人要害的《周作人新论》、《抗建与文艺倾向》等文,更有许多秉持正确的文艺观,对现实文艺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佳作。特别是抗战刚刚胜利后发表的《论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坛最早将台湾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范畴予以论述的文章,它奠定了台湾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石,其意义和影响无可估量;而关于小说创作的探讨和研究、关于一些世界名著的分析和评论的文字,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引导文学青年提高鉴赏和创作的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至于他上世纪40年代对于朝鲜、印度、日本、越南、泰国、蒙古等国家文艺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和评述,更是蔚为大观,不禁令人对他的视野之宽阔、用力之笃实而叹为观止。范泉之所以能够在编辑工作中成就卓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所欢迎的编辑大家,读者通过这些理论文字,不难有深一层的理解。
《斯缘难忘》
2004年6月左右,“开卷文丛”第三辑愿意给范泉以一席之地,我闻讯非常高兴,遂为他编了一本散文选,取名为《斯缘难忘》。
范泉一生写了大量散文随笔,散见于许多报刊杂志,仅出版过的散文集,上世纪40年代就有《绿的北国》、《记台湾的愤怒》、《创世纪》、《翻身的日子》四种,90年代后又出版了《文海硝烟》和《遥念台湾》两本。但这本《斯缘难忘》并非上述散文集的选本,它所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是集外佚文,像《夜斗垃圾坑――青海三十年生活断片之四》、《沉痛悼念潘予且老师》等还从未发表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文坛师友,收入的27篇散文,写到茅盾、艾芜、叶圣陶、鲁彦、夏丐尊、刃锋、吕思勉、朱自清、叶君健等人,有的是《文海硝烟》没有写到的,有的则有新的内容。特别是《访问施蛰存》和《访问巴金》两篇,摘自作者的日记,更是极见真情、弥足珍贵之作。第二辑人生漫步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述了作者的文学人生。第三辑序跋随笔,收入作者为自己和友人的著作所写的序跋以及读书随笔16篇。总体而言,该书大略是作者一生读书、写作、编辑的心路侧记。
《范泉晚年书简》
范泉在日记里写过:“很多作家的文稿,是用自己的许多信函去换来的。”这,大略道出了他主编的刊物所以会广受作家朋友支持的奥秘。因此,对于范泉而言,他写的大量书信无疑是他从事文学编辑活动的一个侧面。为此,我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又编了这本《范泉晚年书简》。
该书共收信函282封。除了致老友孔另境一封外,这些信函主要写于他平反至去世的20年。收信者包括他的同事、学生、亲属,以及各方面、各层次的新老朋友。其内容极其广泛而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他所从事的文学编辑工作时所写的信函,由此可见他作为一个老编辑家所具有的热情、认真、细致、严谨等许多优秀品质,显示出一个卓越的编辑家的人格精神和学术魅力。二是关于他文学写作的一些内容。如致朱尚刚的一些信中,谈的都是为朱尚刚联系其父朱生豪在旧报发表的“小言”查找和出版的事宜,以及自己撰写朱生豪的回忆文章的事情,而此时正值他本人癌症术后复发的生死攸关、病痛摧人之际。三是对于自己人生历史和编辑工作的回顾,如关于胡风“南京暗探”说对他的困扰以及他的抗争、关于自己主编《文艺春秋》时期的编辑风格,等等。四是对朋友们热情的关心和帮助。总之,该书清晰地反映了一个毕生从事文学出版工作的老知识分子如何追求理想,奋力拼搏,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不但可以给文学研究者,而且也可以给广大青年读者以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
***
这些年,我为范泉编书耗费了大量心血精力,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因为我觉得,像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文学和出版事业的编辑大家,不应当被人们遗忘。正如贾植芳先生在为《范泉晚年书简》所作的序文中指出的那样:“他留给我国编辑出版史、文学史、翻译史上的光辉业绩,他那勤勤勤恳恳、踏实苦干、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继承和发扬!”
(本文编辑 宋文佳)